找到相关内容36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奘对因明学的发展

    大乘庄严经论》的七条理由。实际上,现存的《大乘庄严经论》共举八条理由。窥基说他查过梵文本的《大乘庄严经论》,只举七条理由。梵文本的《大乘庄严经论》已佚,窥基说的七条理由不知何指。玄奘为了论证这七条理由,...20、80大邑,皆为师所辞。后居杖林山讲经说法,数百人皈依。唐玄奘留学印度时,曾师事二年,后学《唯识决择论》、《意义理成论》、《成无畏论》、《不住涅檠论》、《十二因缘论》、《庄严经论》等。   相传...

    韩延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5038483.html
  • “天住”探考——《阿弥陀经》三种版本的对比

    庄严经论》卷第二中说到:  如所依禅,如所摄智,如所立方便,菩萨作意修习,则得最上神通。已说修通,次说得果。曰:三住住无比,所住善供养。令彼得清净,是说神通果。释曰:神通有三种果,一胜住果,此住有三种...态度的。如果对照其它一些经文中出现的“天住”一词,来深入考察 “天住”一词的含意,就会得出与此完全不同的结论。  在中国的汉传佛教经典中出现“天住”一词的经论有很多,而且有不少经论中对“天住”的概念有...

    释界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3239842.html
  • 佛教经典常谈\八、胜鬘经

     《胜鬘经》的梵语原典(注:根据某些梵文原典现存的「论」中所引用的文句,能够想象《胜鬘经》原文的面貌。这些「论」汉译的名称为《大乘庄严经论》(Mahāyā-nasutrālamkāra)、《究竟一乘宝性论》(Uttaratantra)与《大乘集菩萨学论》(Siksyasamuccaya)。)已经散佚,现存以下两种汉译。  一、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,求那跋陀罗译,436年。  二、《大...

    渡辺照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2641083.html
  • 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

    庄严经论》等唯识论典中,也散见着各种论证。此种论证的体系就其内容而言,可以分为三个部分;第一,说明阿赖耶识成立之渊源,及其所引用的佛教经典,这构成教证部分;第二,针对一部分小乘学者提出的“大乘非佛说”...。面对小乘对大乘经典的否定态度,大乘学者必须证明自己所引述的大乘经典是真正的佛说或佛法。在《成唯识论》中,特别引用了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中证明“大乘是真佛说”的七大理由。对此七大理由的具体内容,本文不予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4341105.html
  • 九次第定释(节录)

    弄清楚其内容,就会有利益的印记留在你的心流之中。   九次第定及四种注意取材自无著大师的著作:《声闻他品》、《菩萨地品》。而证取九次第定的六力,可在弥勒菩萨所作的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中找到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43329.html
  •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简介

    释通经义的解释法门)这四个方面(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〈述求品〉),而这部《集论》就是完全合乎这样标准的论书。无著《集论》原文约一千五百颂,分为五集。玄奘译本依据论首的集总颂将原来第一集的四大段分开为摄、...一、作者:印度无著菩萨造,觉师子菩萨释,安慧菩萨糅集参综。【无著】梵名Asan%ga 。音译为阿僧伽。生于西元四、五世纪顷。为古代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。又称无障碍。北印度健驮逻国普鲁夏普拉...

    隆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4543479.html
  •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,反省与批判

    完全是有为依唯识思想,没有译传瑜伽行派无为依唯识的最基本典籍如《究竟一乘宝性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密严经》等。结果,玄奘学派就与唯识学的“旧译”以及主要依据“旧译”发挥的中国化佛教...严密与系统化为特征,代表中印有为依唯识学的最高峰。   在无为依唯识思想的译传与发挥中,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无为依唯识学,或者说中国的心性学说、佛性如来藏学说。其中最重要的是《大乘起信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045338.html
  • “发心”在汉藏佛学中之意义及其在宗教实践上之心理功能

    皆依《大乘起信论》而说:发心就是发直心、深心与大悲心。《菩提心义》更依此论将发心分为:信成就、解行和证三种道位的发心。若与《大乘庄严经论》相较,信成就与解行相当于信解发心,证发心则相当于清净增上意愿与...著作《大乘庄严经论》(Mahayanasutralankara) 和无著《瑜伽师地论?菩萨地》 (Yogacaryabhumau bodhisattvabhumi)中,都设有“发心品”来专门论述有关发...

    陈玉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5845595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

    论》与《宝性论》,皆明显引用弥勒的《大乘庄严经论》;《宝性论》与同为坚慧所造的《法界无差别论》,以及真谛译的《无上依经》与《佛性论》,皆为阐扬如来藏思想,“点出众生因位的本有净性,修显的佛果功德,只是真常净性的显发而已。”真谛是西印度人,所译经典又与真常唯心系有关,可见其思想确实受了如来藏思想的影响。胜军是戒贤弟子,早年曾从安慧学;玄奘曾从学胜军二年,学习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与《唯识抉择论》,《庄严...

    陈 一 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046087.html
  • “缘起”与“缘所生法相”

    :《瑜伽论》“本地分”,立二种姓:一、本性住种姓prakrtistha-gotra;二、习所成种姓samudanita-gotra:种姓是种子的异名。[21]依“菩萨地”而造的《大乘庄严经论》,也立此...根据不免薄弱。至于唯识法相是否可以分宗,那又是另一问题。”   印老于《印思史》(p. 270)也引用《辩中边论》“辩相品第一”,《摄大乘论》“所知相分第三”,《大乘庄严经论》“述求品第十二”等论,认为...

    释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746994.html